关于做好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南京大学参赛组织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重要回信和给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工作部署,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实践平台,推动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南京大学将选拔团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背景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赛事。大赛主要任务是鼓励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大赛参赛情况已纳入到双一流和学科评估的监测指标及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中。

二、总体安排

本届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南京大学校赛拟于5月下旬举行。校赛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校赛遴选优秀项目推荐参加江苏省赛。江苏省赛预计将在6-7月举行,全国总决赛预计在9月举行。

本届大赛组织工作由科学技术研究院牵头,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国际化工作处、团委等有关部门及各学院协同开展。

三、参赛要求

南京大学校赛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和产业赛道。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主赛道项目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和创业组。

(一)参赛人员年龄不超过35岁(1990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跨院系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

(二)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已往届大赛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三)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四)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发展要求,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结合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各学院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大赛,将大赛组织工作列为学院重点工作,在院务会上专项讨论大赛备赛工作。由党委副书记、主管副院长共同负责本学院项目发掘和备赛工作。主赛道和产业赛道由学工部、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部门组织学生申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由团委充分发动学生申报,国际项目由国际化工作处充分发动国外高校合作资源申报,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组织参赛工作。

(二)广泛动员

学院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确保师生了解大赛、积极参与大赛,并为参赛团队做好支撑服务,以大赛为平台,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师参与

各学院要积极动员教师参与项目指导,并给予优秀指导教师适当的激励。

五、报名方式

参赛团队须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进行网上报名,并将报名信息表及项目PPT等材料5月18日24:00前发送至邮箱wurong@nju.edu.cn,以“创新大赛(2025-项目名称-负责人”命名。

 

 

联系人:科学技术研究院吴老师;

联系电话:025-89681660。

 

附件1: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南京大学校赛指南.docx

附件: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报名信息表(3).xlsx